
畜禽糞便排泄系數解析
畜禽糞便排泄系數指單個動物每天排出糞便的數量,其大小受動物種類、品種、性別、生長期、喂養飼料及天氣條件等因素影響。一般來說,不同畜禽的糞便排泄系數存在顯著差異,大小順序通常為牛>豬>羊>鴨和鵝>雞。
牛:作為大型反芻動物,牛的糞便排泄量相對較高,每日排泄量可達數十公斤,具體數值因品種、飼養方式及飼料配方而異。
豬:豬的糞便排泄量受體重、生理階段(如育肥豬、母豬、仔豬)及飼料配方影響。每日糞便排泄量約在2-5公斤之間,尿液排泄量約3-6公斤。
家禽:如雞、鴨等,其糞便排泄量相對較小。每日糞便排泄量約在0.1-0.15公斤之間(干重或濕重可能因測定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),且尿液通常與糞便混合,難以單獨分離。
有機肥廠建設條件詳解
一、選址要求
土地性質:建廠土地必須是建設用地,且符合當地城市總體規劃,確保用地合法合規。
環境敏感點規避:
廠區3公里之內不允許出現河流水庫等重點工程,也不允許有居民、學校、政府機關、寺廟等環境敏感點,以避免異味、噪聲等污染投訴。
廠區不能位于養殖場的上風向,以防止病原菌傳播,影響養殖場防疫。
原料運輸便利性:廠區應靠近養殖場,以降低畜禽糞便在運輸過程中的含水量損失和環境污染風險,同時減少運輸成本。
地形條件:選址應考慮地勢平坦、排水良好的區域,并預留擴建空間,以適應未來生產規模擴大的需求。
二、環保設施要求
廢氣處理:畜禽糞污作為原料容易產生大量氨氣,特別是在發酵過程中。因此,需選擇可達到環保隔臭目的的發酵設備,如NCS智能分子膜發酵系統。該系統通過覆蓋智能分子膜,實現露天發酵,同時阻隔臭氣揮發,有效控制氮素損失。
廢水處理:建設污水處理池,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進行集中處理,確保達標排放。
噪聲控制:選用低噪聲設備,并采取減振、隔聲措施,確保廠界噪聲達標。
固廢處置: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分類收集、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,防止二次污染。
三、設備與工藝要求
設備配置:根據生產規模和工藝需求,配置粉碎機、攪拌機、造粒機、烘干機、冷卻機、篩分機、包膜機及打包機等關鍵設備。確保設備性能穩定、操作簡便,滿足生產需求。
工藝流程:
原料準備:選擇多樣化的糞便資源,如豬糞、牛糞、雞糞等,并進行篩選、預處理和含水率調整,以確保原料質量。
堆放與發酵:采用合理的堆放方式(如垛式、槽式),控制溫度、濕度和通風條件,促進微生物活躍和有機物分解。發酵過程中需定期翻堆,保持溫度均勻。
成熟與篩分:發酵結束后,對堆肥進行冷卻、熟化和篩分處理,去除大塊未充分腐熟的殘渣,獲得細膩均勻的有機肥。
打包與儲存:將成熟的有機肥進行打包和儲存,選擇防潮、防泄漏的打包材料,并確保儲存環境干燥、通風。
四、合規與認證要求
營業執照:辦理包含有機肥生產經營范圍的營業執照。
環評批復:根據環保部門要求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批復手續。
肥料登記證:提交產品檢測報告,確保符合NY/T 525-2021等有機肥標準,并申請肥料登記證。
政策符合性:對照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》,確保項目不屬于限制類、淘汰類,并符合生態保護紅線、環境質量底線、資源利用上線及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等要求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