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秸稈堆肥需要做環評,原因如下:
法律依據: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》和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》,堆肥項目屬于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建設項目,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(環評)。
評估目的:環評旨在評估項目對土壤、水體、空氣等環境要素的潛在影響,并提出污染防治措施,確保項目建設和運營符合環保要求。
項目要求:堆肥項目需根據規模、工藝和污染程度,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或報告書,詳細說明項目建設內容(如堆肥方式、設備數量)、環保措施(如除臭裝置、滲濾液收集池、防滲設施等),并提交至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審批。審批通過后,項目需落實環保措施,并通過環保竣工驗收,確認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,污染物排放符合標準。
平均處理每噸生物糞便需搭配的秸稈量分析如下:
通用比例:秸稈與畜禽糞便的搭配比例通常為重量比1:2至1:3(即每噸糞便搭配0.33-0.5噸秸稈)。這一比例基于碳氮比平衡原則,畜禽糞便富含氮素,秸稈富含碳素,二者搭配可使碳氮比達到20-30:1,優化微生物發酵環境,提升堆肥效率。
工藝調整:具體比例需根據原料特性(如含水量、纖維含量)和發酵工藝調整。例如,若糞便含水量較高,可適當增加秸稈比例以吸收多余水分;若采用快速發酵工藝,可提高秸稈比例以加速碳分解。
資源搭配:秸稈類原料可占糞便等原料的30%左右,除秸稈外,也可使用草料、蔓藤、食用菌糠、花生殼等替代材料,需根據資源可用性靈活調整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