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對輥造粒機核心參數配置
對輥造粒機通過雙輥擠壓將粉體原料直接成型為顆粒,無需添加粘合劑或水,適用于干粉料、超細粉體及熱敏物料的加工。其關鍵參數如下:
輥筒規格
直徑與長度:常見型號如GL450×400(直徑450mm,長度400mm)、GL1000×900(直徑1000mm,長度900mm),輥筒尺寸直接影響生產能力。
擠料孔徑:8-16mm可調,支持定制模具以適應不同顆粒直徑需求(如3-10mm)。
生產能力
范圍:1-15噸/小時,具體取決于型號。例如:
GL450×400:2-5噸/小時
GL1000×900:10-15噸/小時
大型設備(如SG-160型)支持時產量30-10000公斤,可滿足規模化生產需求。
動力配置
裝機功率:7.5-45千瓦,與生產能力匹配。例如:
GL450×400:11千瓦
GL1000×900:30千瓦
輥輪壓力與轉速可調,以適應不同物料特性(如硬度、粘性)。
自動化與定制化
支持全自動化生產,集成控制系統實現連續化作業。
可定制輥輪模具、產能配置及顆粒規格,滿足個性化需求。
二、有機肥制粒操作要點
有機肥制粒需結合原料特性、發酵工藝及設備參數,確保顆粒質量與生產效率。關鍵操作步驟如下:
原料預處理
發酵腐熟:
原料配比:牛糞500kg+鴨糞300kg+菌渣200kg+RW菌劑100克(或其他畜禽糞便替代)。
發酵條件:條堆寬度2米、高度1米,溫度升至60℃以上后每4-5天翻堆一次,持續15天至無害化標準。
粉碎與篩分:
發酵后原料需粉碎至細度均勻,去除石塊等雜物,避免影響造粒成型。
含水量控制:原料含水量保持在20%-30%。若含水量過高,添加干性填充劑(如秸稈粉);若過低,噴灑適量水或粘結劑。
造粒機參數調整
輥輪壓力與轉速:根據原料粘性調整壓力,確保顆粒密實度;轉速影響成粒率,一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(如30-100轉/分鐘)。
顆粒直徑控制:通過更換輥輪模具調整顆粒尺寸(如3-10mm),滿足不同作物需求。
入料均勻性:使用錐螺旋強制喂料器確保原料均勻進入輥輪間隙,避免供料不足導致顆粒破碎或產量下降。
后處理工藝
烘干與冷卻:造粒后顆粒含水量約35%-45%,需通過烘干機將水分降至20%以下(生物有機肥需降至15%以內),防止儲存結塊。
烘干溫度:生物有機肥需低溫(≤80℃)干燥,避免高溫殺死功能性菌劑。
篩分與包裝:
篩除不合格顆粒(如過大、過小或破碎顆粒),確保成品粒度均勻(2.5-4.5mm)。
包膜處理可改善顆粒外觀及色澤,生物有機肥需在包膜過程中添加微生物菌劑。
設備維護與安全
定期保養:清潔輥輪及喂料系統,檢查磨損部件(如軸承、密封件),及時更換以延長設備壽命。
安全操作:操作人員需穿戴防護用品,禁止設備運轉時檢修;保持生產環境通風,控制溫濕度以穩定設備性能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