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盤造粒機的加水位置對顆粒成型質量、均勻度及生產效率有直接影響,通常需根據物料特性、造粒工藝及設備結構綜合確定。以下是加水位置的合理選擇及關鍵要點:
一、加水位置的常見選擇
盤頂噴淋式
位置:在圓盤頂部安裝噴淋裝置(如霧化噴頭),水以霧狀形式均勻灑落在物料表面。
適用場景:
物料粘性較低(如秸稈粉、木屑等),需通過水分浸潤表面以增強粘結性。
造粒初期需快速濕潤物料,促進微小顆粒形成。
優勢:水分分布均勻,可減少局部過濕或干燥現象。
注意:需控制噴淋壓力(0.2-0.5MPa)和噴頭孔徑(0.5-1.5mm),避免水流沖擊破壞顆粒結構。
盤邊側噴式
位置:在圓盤側壁(距盤底1/3-1/2高度處)安裝噴水口,水沿切線方向噴入。
適用場景:
物料粘性較高(如畜禽糞便、泥炭等),需通過側向水流促進物料滾動和團聚。
造粒中期需補充水分以維持顆粒濕度。
優勢:水流與物料運動方向一致,可增強造粒動力,提高顆粒密度。
注意:噴水口角度需與圓盤旋轉方向匹配(通常為30°-45°),避免水流直接沖擊盤底。
盤底滲透式
位置:在圓盤底部鋪設多孔滲水板,水通過滲水板緩慢上升浸潤物料。
適用場景:
對顆粒含水率均勻性要求極高的場景(如生產高精度復合肥)。
物料吸水性差(如珍珠巖、蛭石等),需長時間緩慢濕潤。
優勢:水分滲透均勻,可避免局部過濕導致的顆粒粘連。
注意:滲水板孔徑需控制在0.1-0.5mm,且需定期清理以防堵塞。
二、加水位置的選擇依據
物料特性
粘性物料(如畜禽糞便):優先選擇盤邊側噴式,利用側向水流促進團聚。
疏松物料(如秸稈粉):優先選擇盤頂噴淋式,通過霧化水分增強表面粘性。
吸水性差物料(如礦粉):可結合盤底滲透式,確保水分緩慢滲透。
造粒階段
初期成核階段:需快速濕潤物料,建議采用盤頂噴淋式,水量控制在物料重量的5%-10%。
中期增長階段:需補充水分以維持顆粒濕度,建議采用盤邊側噴式,水量控制在物料重量的3%-5%。
后期拋光階段:需減少水分以防止顆粒粘連,建議降低噴水量或暫停加水。
設備結構
圓盤傾角:傾角越大(通常45°-55°),物料滾動速度越快,需增加盤邊側噴式水量以補償水分流失。
轉速:轉速越高(通常10-20r/min),物料離心力越大,需調整盤頂噴淋式噴頭角度以避免水分飛濺。
三、加水控制的關鍵技術
水分梯度控制
采用分段加水策略:初期快速濕潤(水量10%-15%),中期緩慢補充(水量5%-8%),后期減少至2%-3%。
示例:以畜禽糞便為原料時,初始含水率約60%,造粒后目標含水率30%,需在造粒過程中分階段去除30%水分。
在線監測與反饋
安裝紅外水分儀或微波水分傳感器,實時監測顆粒含水率(精度±1%)。
通過PLC控制系統自動調節噴水量,確保含水率穩定在目標范圍內(如28%-32%)。
噴頭維護
定期清理噴頭(每班次1次),防止堵塞或結垢。
冬季需對噴淋系統加裝保溫裝置(如電伴熱帶),避免水溫過低導致物料凍結。
四、實際應用案例
畜禽糞便有機肥生產
加水位置:盤邊側噴式(距盤底30cm)+ 盤頂輔助噴淋。
效果:顆粒成型率≥95%,含水率均勻性(CV值)≤5%,生產效率提升20%。
復合肥生產
加水位置:盤底滲透式(多孔滲水板)+ 盤頂精準噴淋。
效果:顆粒養分均勻性(CV值)≤3%,避免因局部過濕導致的養分流失。
上一篇:加工有機肥料設備要多少錢
下一篇:返回列表